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五月一线品牌房企销售向好 后市考验中小房企

成都日报  2011-06-17 10:15

[摘要] 日前,多家一线房企陆续公布了5月份销售业绩,在严厉的调控形势下,包括万科、华润、雅居乐、恒大在内的多家房企还是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5月销售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特别是万科,5月销售额超90亿元,同比增长近8成,成为唯一一个1—5月销售额超过500亿元的房企。

日前,多家一线房企陆续公布了5月份销售业绩,在严厉的调控形势下,包括万科、华润、雅居乐、恒大在内的多家房企还是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5月销售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特别是万科,5月销售额超90亿元,同比增长近8成,成为一个1—5月销售额超过500亿元的房企。

其实,无论是从前不久结束的成都春季房交会上,还是此番出炉的品牌房企销售月报,都不难看出,随着调控的深入,品牌开发商的能力正逐渐显现,走势向好。而与之相对的是,中小开发企业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他们要想实现预定销售目标,从那些“财大气粗”的地产大佬手中“抢”走一份羹,接下来将不得不多费点心思了。

一扫4月阴霾

品牌房企5月交出亮眼成绩

在刚刚过去的5月,诸多品牌房企一扫4月销售下滑的阴霾,用数据展现了自身的实力。6月8日,万科宣布5月份实现销售面积81万平方米,销售金额90.1亿元,同比增长72.4%和76.4%,与4月相比,万科5月的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环比分别上涨19.4%、14%。据悉,2011年前5月,万科已累计实现销售面积452.7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金额524.2亿元,同比大增近九成,而按全年1400亿元销售目标计算,万科已完成了37.4%。在万科身后,包括华润、雅居乐、佳兆业、龙湖等在内的多家一线房企,5月销售额相比4月都出现了正增长,增幅从2%—181%不等。

随后,恒大地产也在6月10日发布了集团5月份业绩报告。数据显示,5月,恒大实现销售总额77.8亿元,合约销售面积113.2万平方米,同比2010年5月的40.5亿元、合约销售面积64万平方米,分别增长了92.1%、76.9%;环比2011年4月的61.5亿元、合约销售面积87.5万平方米,分别增长了26.5%、29.4%。

“从年初到现在,我们的销售总额已近340亿元,应该说,提前完成半年350亿元的销售目标已无悬念。”在当天的发布会上,恒大董事局副主席、执行董事、总裁夏海钧多次强调,这样的销售业绩得益于该集团今年在二、三线市场的完美布局。据了解,整个5月,恒大地产分布在6个二、三线城市的项目,开盘即收获了25.2亿元的销售成绩,这占恒大集团全月销售总额的32%。

专家支招中小房企

打造差异化产品、进军二级城市或是机会

四川中原地产二级市场营运中心总经理邹玉棠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房地产来说,每次调控都是一轮“洗牌”,对中小房企而言更是如此。论品牌,中小企业不及一线开发企业;论资金,其资金链的稳定性也难与大开发商相比。

记者从成都透明房产网了解到,5月,成都中心城区销售排名前10的楼盘几乎全为品牌房企。其中,龙湖·北城天街和万科·金润华府分别以172套、153套的成交量牢牢占据前两位。而绿地·新里柏仕公馆、隆鑫·九熙、华润·二十四城楼盘也都排在销售前10名的榜单之中。

品牌开发商的产品获得青睐的原因毋须赘述,但就中小房企而言,就算不能完全与一线企业“平分天下”,但也不会轻言放弃。

为此,不少业内资深人士纷纷给中小房企支招。中舆地产策划总监朱洲称,中小房企不妨采取与恒大地产相似的做法,不断通过产品创新,寻找市场细分的机会。譬如,中小企业可以针对特殊消费群体,开发刚需产品的升级版,留意商业地产,进军成都周边二级市场等,依靠产品的差异性获得新市场。“资金不足、融资渠道单一的中小开发商应该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引入投资或是采取联合开发的模式,尽量将调控的影响降到。”朱洲表示。

这一观点得到了陇海地产副总经理庞弘轩的认可,“中小企业可以借助自身的资源、渠道,与大企业联合进行开发,或将‘主战场’转至二级城市。”

汇合天恒房地产置业代理有限公司有关人士也认为,中小开发企业在项目打造的前期,应重点追求产品的差异化及准确定位,在后期则应采取灵活的营销手段,强调下线拓展,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销售不力情况。

 

其他阅读:一系列借壳ST公司获批 房企借壳热情重新萌动(青岛财经日报)

房地产企业重组ST公司接连获得放行让压抑已久的房企借壳热情重新“萌动”近期*ST九发、旭飞投资(000526)等陆续发布权益变动报告,新主人均为房企。但与此同时,依旧也有不少上市公司通过多元投资、剥离地产业务等方式努力“去地产化”。

北京新华联入主S*ST圣方、银亿控股重组S*ST兰光、金科集团借壳ST东源……一系列房企借壳ST公司的重组方案最近陆续获得中证监批准,似乎预示证监会关闭了一年之久的房地产公司重组大门打开了一条“缝隙”。尽管S*ST圣方、S*ST兰光重组牵涉股改,其获批具有一定特殊性,但即使如此,上述公司的重组获得通过,仍给不少借壳方案正处于“排队”之中的上市公司以希望。也正因为此,长期未曾现身的房地产企业“收壳”行为又开始有所“冒头”。

5月12日,*ST九发公告称,公司大股东中银信投资将其持有的7500万股分别转让给浙江新世界房地产集团和两名自然人沈仁荣及姜德鹏,其中出资约1.9亿元受让3740万股的浙江新世界将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虽然浙江新世界称受让*ST九发股权系财务投资,且“未来12个月内没有对九发股份主营业务重大改变或调整的计划”,但作为浙江本地一家拥有国家二级资质的专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浙江新世界出资近两亿元获得一家上市公司控制权,或许并不仅仅满足于财务投资。而在地产重组通道关闭后,浙江新世界是少有的高调“接盘上市公司的房地产开发类企业。

浙江新世界“收壳”并非个案。昨日,旭飞投资亦披露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上海银润控股廖春荣以2.458亿港元成为间接实际控制人。廖春荣目前的主要资产包,括上海银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银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其中上海银润控股主营业务为房地产。

上述两公司的共同点在于,虽然明为收购壳资源,态度都有所保留,且浙江新世界声称系财务投资,廖春荣也表示未来12个月内对旭飞投资未有重大资产重组计划,但这种“试探”做法的一个可能的结果就是,一旦地产重组政策重新放松,不排除上述房企抓住机会实施资产注入,实现曲线IPO。

即便如此,在上述房企重组获批仅属特例的情况下,地产重组和再融资依旧“此路不通”,因重组有效期届满等原因而自行放弃的公司仍是多数。例如,绿景地产(000502,)、宜华地产(000150,)两公司今日宣布撤回重组方案,原因就是调控持续,重组不确定性极大或有效期已过。因此,在这种大趋势下,更多的上市公司正采取多元化投资或者剥离房地产业务的方式以“去地产化”。上周,新湖中宝(600208,)宣布以6.4亿元自有资金收购内蒙一煤矿探矿权,以平滑地产行业风险;爱建股份(600643,)也在本月提出了新的经营范围,将“房地产开发、经营及咨询”的业务予以去除;宏达股份(600331,)、广汇股份(600256,)等近期也发布了将地产业务从上市公司剥离、转让给关联方的公告。

不同的态度折射出企业对地产调控和政策的判断明显分化。一部分房企不愿意错过合适的壳资源,欲在行业“低谷”储备一定资本,而另一部分房企则希望通过分”散投资来淡化地产业务对公司的影响以平抑风险。不过也应从中看到,被剥离的房地产资产通常都由上市公司关联方接盘,这反映了这部分上市公司对房地产资源的“惜售”之情。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